河北大学红色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革命文艺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阎浩岗教授出席罗广斌百年诞辰座谈会

时间:2024-11-26 20:04:20  来源:  作者:

 

 

  2024年11月2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现代文学馆承办的纪念罗广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

  罗广斌是长篇小说《红岩》的第一作者,是红岩精神的见证者、践行者、传播者。《红岩》一经问世就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在新中国的历史记忆和精神生活中永放光芒。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出席并致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主持座谈会。重庆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何浩,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王宏甲,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副总编辑李钊平,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河北大学教授阎浩岗,原空政文工团第五代江姐扮演者和传承者王莉,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红、罗广斌之女胡波在会上先后发言。《文艺报》11月25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次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分别于23日和24日在该报第四版刊发相关消息。

  阎浩岗教授发言的题目是《中外文学史与人类文化史视域中的〈红岩〉》。他指出:从文学史角度看,《红岩》是一部将纪实性与传奇性结合的奇书,它塑造了中外文学史上少见的一种英雄类型,即“意志英雄”。《红岩》在今天以及以后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中,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追寻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东西。《红岩》英雄的人生启示我们:人生的长度不是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个体的价值和意义融汇于群体的事业中,就会使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了肉体生理时限的长度,而且也赋予日常生活的每一刻以意义和价值。从上述意义上说,《红岩》对于人类文化史和精神史的研究,也有它不可取代的价值。

  与会者表示,要学习罗广斌同志的革命信念和艺术追求,勇攀文学高峰。要弘扬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高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火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贡献文学力量。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中国作协办公厅副主任刘秀娟,文艺报社副总编辑刘颋,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李宏伟,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张维素,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经典再造编辑中心主任、《红岩》责任编辑叶施水,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开明书店总经理刘海勤,卢作孚孙女卢晓蓉,“双枪老太婆”陈联诗外孙女林雪,马识途外孙女安海涛,罗广斌外孙女姚丹青等。

 
 
Copyright ©河北大学红色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备案:冀ICP备202002795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