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0日19点,河北大学“红色文学与文化研究”系列讲座顺利迎来了第一讲。此次讲座的题目是《<讲话>:在文化磨合中开拓革命文化新境界》,主讲人李继凯教授是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陕甘宁文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934-1949)”首席专家。此次讲座是河北大学“红色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来首次公开的学术活动,讲座以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进行,由阎浩岗教授主持会议。
李老师围绕着“文化磨合”的概念对《讲话》的形成与延安文艺发展状态,做了全面的疏理与总结,呈现出宏观的学术视野。讲座内容分三部分:“《讲话》彰显的‘文心’与‘初心’”“《讲话》在文化磨合中创化”与“《讲话》构建的革命文艺新传统”。李老师指出《讲话》以初心和恒心铸就宏文架构,创造性地阐释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时代、文艺与革命等一系列问题,史无前例地牢固树立了共产党人革命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指明了革命文艺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的具体路径。在李老师看来,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不仅是一次文艺界整风、纠错的会议,还是寻求文化磨合、倡导团结奋斗的一次盛会,确实是“大现代”文化磨合的最为典型的范例之一。延安文艺座谈会无论是在理论建构和创作实践方面,还是在“文化创造”层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尤其是基于古今中外文化资源和延安革命文艺经验基础上建构而成的《讲话》,更是成为从“文化磨合”到“文化创造”的卓越文本,是文化磨合与精神创造、集体智慧和个人思考、革命理论与现实实践的结晶,对推动和指导当时根据地革命文艺运动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使之成为迄今为止指导中国革命文艺、人民文艺持续发展的具有元典性的重要文献。
李继凯老师对待《讲话》研究的态度是严谨灵活、脚踏实地的。李老师强调“古今中外化成现代,这个现代是大现代”,不仅当年经历了较大程度的磨合与创化,即使到了现在和未来,《讲话》作为中国革命文艺的“元典”及“新传统”,也要与时俱进,从而达到与时适配的新的文论境界。李老师指出从时序来看,主要有三个具有承续性的文论境界,分别是延安文论的新境界、改革文论的新境界、红色文论的新境界。我们从中领略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即“红心”,“为民”即“奉献”的崇高精神境界,这也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革命文艺的“红色基因”。